机器翻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3月,当时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自然科学部主任Warren Weaver与他的朋友在通信及会晤中正式讨论了如何应用电子计算机翻译自然语言的问题。从那时候开始,机器翻译已经走过五十年的历程,而网上机器翻译的服务系统仅在近两三年才出现。大多数机译系统并非为翻译线上文本所设计,使用者一般为懂得双语的翻译人员。被翻译的原文的题材较为固定而且为专业人员所撰写;相应的译文质量要求也很高,可供正式出版。从事这种翻译工作的译员可以慢工出细活,先用机器翻译得到译文初稿,然后再进行后期编辑的修饰加工。与这些机器翻译软件相比,线上机器翻译软件的对象完全不同。其用户一般不懂原文的语言,他使用线上翻译系统的目的仅是浏览和摘要网上信息,因此他要求有实时的文本翻译速度,而不在乎译文质量。但是,在互联网上交流的资料涉及的主题范围广泛、文章风格各异,而且这些资料常常仓促行文,普遍存在着丈法、标点及拼写错误。所以,线上翻译软件能够进行高速翻译的同时还应有足够的鲁捧性(robust)以能处理各种题材、风格和各种可能的文本错误。
目前已在网上提供的机器翻译服务可分两类:基于电子邮件(E-mail)的机器翻译和基于互联网(World Wide Web)的机器翻译软件。
从严格定义上讲,大多数基于电子邮件的机器翻译并不是“线上”和“机译”的。在这里,“线上”不是指实时翻译,而是指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聪明的厂家把生意做上了互联网,提供联机服务。在这种联机服务中,厂家往往或者为了商业宣传而提供免费翻译服务,或者提供软件本地化以及产品说明书和技术资料本地化服务,后者是为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而提供的专业服务。如一家设在加拿大的一家快译公司(Express Translation Bureau)就有专业翻译人员提供中英文双向免费翻译服务,用户只需要把中文或英文文本资料通过互联网用电子邮件投寄一家快译公司,几天之后就可以收到由专业翻译人员翻译的质量较高的译文。而总部设在英国的SDL公司就为用户提供包括软件、电子出版物、多媒体产品在内的本地化收费服务。与以前一样,翻译过程也是由专业翻译人员在工程师的帮助下完成的。
总之,基于电子邮件的“机器翻译”是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拓展,“翻译”的过程是由专业人员完成。不论怎样,与其它商业机构将产品推上互联网一样,“线上挂牌”和“人工翻译”这一新的翻译经营方式的兴起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已经主动接受互联网迅速发展这一事实,并在悄然实现经营方式、工作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划时化转变。这一转变的直接结果,使更多的用不同种语言书写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交流,也促使互联网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从而使互联网最终成为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环境,为线上机器翻译的研究、实现与应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